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预约电话:029-88816756  助理微信:hopexinli

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喜欢怼别人

来源:西安厚朴心理作者:阿朴网址:http://www.hopexinli.com浏览数:391 


有的人不善于宽以待人

怼人成了一种习惯动作


他们总是不受欢迎

被认为是尖酸刻薄的人


那么,这背后

隐藏着什么呢



文丨阿朴   图丨soogif

参考资料丨心理月刊






正文




01

当评判成为我的生活方式



玛丽,34岁,广告策划。


“我总是习惯于对遇到的人做出批评,像不够聪明,不好运动,说话太多,过于依赖,不够专注,过于谨慎之类……我总能找到别人的不是。


后来,我意识到问题在我身上,我要摆脱这种长期的不满状态。


一段时间的心理分析让我认识到,自己始终生活在父母严厉的、随意的批评造成的阴影中。我非常害怕面对他们的批评,因为我知道,如果他们认为我的朋友不够出色,那么,我也会马上觉得自己很无能。


02

习惯的经历给了我们一把尺子


不要觉得不断贬低他人的人时时自我感觉良好。恰恰相反,他们对于别人过于苛责,源于对自己信心的缺乏。


法国认知心理学者让-考特欧(Jean-Cottraux)解释说:“这部分人曾经常受到贬低,习惯了在别人批评的目光中生活,甚至把这种批评美化为一种严格要求和动力,从而将批评看作是自己存在的证明。”


当父母或老师不断设定高要求,并不断对他们加以指责,孩子的记忆会留下对自己的负面评判,诸如“是你的不对”、“因为你不够好”之类……


心理医师阿丽亚娜-阿娜斯塔波罗(Ariane Anastassopoulos)认为这部分人会把高要求当做理解社会的标尺,并认为自己总是不够资格得到认可和爱。反过来,他们也会对周围人群进行同样的评判。


03

保护自己,就先下手为强?


当我们给自己赋予了法官一样的至高权威,感觉自己如此不可侵犯。这种权威感背后隐藏着潜意识的恐惧。


内心深处,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的评判对象。


我们每个人与周围人之间存在着镜子效应,对他人进行否定时常常是对自我的映照。这种潜意识的行为是一种自卫,也称作投射。


我们常说:什么样的人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世界。指责别人,可以避免直接面对自己不堪的一面。


虽然很难,但试着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,反而有利于做出真实的判断。



04

完美主义,也框住了自己


有两种完美主义。


积极的一种鼓励人不断进步,消极的一种则不断对外界和自己进行苛责。


在对完美的强迫性苛求中,任何事物都是有缺陷的。在使“被批评者”产生负罪感时,他们也使自己陷于永远不能满足的状态。


习惯对别人进行批评,表达了自我对于“强大”和“居于统治地位”的渴望,也反映了追求永远正确的愿望。但事实上,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事情都有最终话语权。


当你想把指责的枷锁套在别人脖子上时,记得低头看看,被框住的自己。


人际交往中是否愉悦,首先取决于自我对外部世界的开放程度。若我们试着认同别人,就能够有耐心多观察,多聆听他人诉说,不去急着下定论。


在接纳他人的同时,包容的也是自己。





在你最需要的时刻相遇






西安厚朴心理咨询

公司地址:西安市高新路88号尚品国际A幢1-1603

预约电话:029-88816756 或 18092872008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日 9:00-17:00

客服微信:hopexinli

预约咨询请至少提前24小时联系我们




厚朴 心理

首页               团队               服务内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新闻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联系我们

电话:029-88816756          

地址:西安市雁塔区(高新区)高新路88号尚品国际A幢1-1403


微信:hopexinli

邮箱:hope_psych@qq.com


天气信息
 
 
 
 
在线客服
 
 
 
 
预约咨询